近年来,阜阳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,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,建平台、育产业、聚资源、引人才、强服务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、服务链深度融合发展,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业态、新产品如沐春风,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,为阜阳加快追赶跨越、勇当皖北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市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,全社会研发投入由“十二五”末的3.9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8.1亿元。其中,“十三五”期间年均增长30.7%,增幅居全省第1位。2012年以来,累计54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,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由2015年的81家增加到230家。一批“链主型”企业和“单打冠军”加速成长,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
二是强化科技人才赋能。我市深入实施“颍淮英才计划”“促进企业人才建设20条”政策,累计引进各类创新人才400多人,与国内近110家高校院所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,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、众创空间26家。建设省院士工作站4家,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0余名。围绕产业需求,推行“人才团队 科技成果 政府参股 股权激励”引才模式,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来阜创新创业,18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获省支持。全市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由2015年的81家增加到230家。与同济大学、上海交大、江南大学、南京农大等高校在阜共建研发平台,建立了全省首家复旦创新科技园,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三是强化特色产业集聚。阜阳围绕产业链部局创新链,构建生态链,以各地经济开发区为载体,加快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,布局十大特色产业创新空间,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园区,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特色块状产业,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。
四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扶持体系。阜阳深入实施科技创新“六大工程”及“4111”五年行动计划,不断完善政府层面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,出台《阜阳市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扶持奖补政策》《阜阳市建设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行动方案》《阜阳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专项实施方案》等“含金量”高的政策措施,构建“政产学研用金”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体系,从产业发展、技术攻关、平台建设、科技合作、成果转化、科技服务、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引导扶持,形成多层次多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生态,有力促进了产业创新发展。